RSS
首页 > 新田县“四深入”活动专栏 > 资料文件 > 列表

新发〔2012〕4号

2012-03-17点击:评论:0
字号:T|T

  新发〔2012〕4号

  中共新田县委

  关于全面开展“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切实

  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实施意见

  (2012年2月15日)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建立健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若干制度的意见》(湘发〔2011〕13号)、《中共永州市委关于全面开展“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意见》(永发〔2011〕18号)、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深入群众、深入村(社)、深入项目、深入企业,机关与村、企业结对子,机关干部与贫困户、困难职工结对子,群众对机关的满意度测评”的“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以下简称“四深入”活动),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与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以干部作风建设为主线,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常年开展“四深入”活动,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改善。

  (二)目标任务。通过开展“四深入”活动,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端正群众态度,转变工作作风,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按照“城乡互联、城乡共建”的要求,为村(社)建设提供财力帮扶、智力支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改善村(社)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深化对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重要性认识,加强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项目和企业建设进度,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建立完善好工作制度,实现排忧解难服务工作的常态化,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塑造干部形象,提高群众对机关和机关干部的满意度。

  二、把握基本内容

  (一)深入群众,体察民情

  1.开展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县委、乡镇党委、县直单位党组织每年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开展2次以上集体调研。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要撰写1-2篇与实际工作有密切联系的民情调研报告。调研采取体验式、私访式、寻亲式等多种方式,要轻车简从,减轻基层负担;要注意方法,做到指导不越位、协助不包办。

  2.把握时间要求。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直属单位领导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100天,县直单位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120天,乡镇领导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130天,乡镇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150天。

  3.记好民情日记。所有干部都要记民情日记。联系村(社)的乡镇干部要以发放“服务联系卡”等方式,公布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工作职务、联系电话及服务承诺等,方便群众联系;每年要对联系村(社)的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进行走访,并以记民情日记的形式记录实情,随时了解掌握群众的困难、意见和诉求。

  4.建立民情台账。各乡镇、各单位都要建立民情台账,认真做好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注重通过网络渠道收集民意、掌握民意诉求,并进行定期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切实抓好任务的分解与责任的落实。

  5.做好信访工作。坚持走访群众与接访下访结合起来,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推动接访下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每月10日为“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由信访部门提供接待对象及事由,相关县级领导负责接待,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参加。每周星期一为县直部门负责人接待日。县级领导每年至少要包案处理分管领域和联系乡镇2个以上重点信访案件。乡镇领导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并负责包案处理所辖区域内的重点信访案件。各级领导对信访案件或积案要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包到底”的“五个一”要求,落实好包案领导包掌握情况、包思想转化、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的“四包”责任制,不得“转包”、“代包”和“挂名包案”。

  (二)深入村(社),增进感情

  1.选派干部驻村(社)。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干部住村(社)入户,确保每个村(社)都有干部驻点联系、入户走访。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扶贫、示范集镇建设、示范社区建设、选派科学发展指导员和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等工作,确定联系的村(社);县直单位按照“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连片推进”的原则,重点加强对贫困村和落后村的帮扶。干部住村(社)入户要注意宣讲政策、体察民情、化解矛盾,帮助理顺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村(社)务公开、厂务公开,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2.组织干部劳动。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因地制宜,多形式、分批次组织机关干部到村(社)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促进机关干部了解基层实际、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每名机关干部一年内要参加2次以上的生产劳动。

  3.创新工作方法。各乡镇均要设立群众工作站、在村(社)设立群众工作组,选派干部定期驻群众工作站、组直接开展群众工作;创新服务载体,搭建各类活动平台,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大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三)深入项目,优化服务

  1.领导带头联系项目。所有的重点项目都要有领导联系,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联系项目。县“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与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带头联系1个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一个月至少深入项目现场1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联系项目工作将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

  2.部门全力支持项目。各有关单位要大力支持项目建设,确保所有重点项目有人员联系服务,所有在建项目出现的问题、难题在第一时间要有解决人员和解决措施,并及时予以解决,切实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3.优化项目服务环境。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的主动介入制度,从项目选址、报建、开工建设到试产、正式投产全程介入,每周主动与项目业主进行联系和沟通1次以上。对各项办证过程进行协助和指导,督促落实并联审批制,帮助投资者解决项目报建、审批等事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健全优化项目建设(施工)环境责任制,认真负责、快速有效地处理好项目施工环境问题。对在项目服务中服务不到位、工作不主动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工作人员要追究责任;对服务质量好的人员进行表扬。

  (四)深入企业,促进发展

  1.落实联系企业制度。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联系重点企业,各级各部门要注重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每个月走访1-2次。

  2.解决企业难题。要高度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反映企业呼声,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企业解答疑难问题。要加大协调力度,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联系挂钩领导要主动对接,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业务协调、联络、办理工作,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土地、用电、用工、原材料等方面的要素制约,积极有效协调企业与当地的关系。

  3.优化政务服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行政服务,形成会办和并联审批制度,规范程序,简化流程,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要求,对重点企业申请的事项及时做好办结工作;实行“入企检查准入制”,规范涉企检查行为,落实企业备案制度,切实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干扰;继续实行财政打捆一站式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五)结对帮扶,责任到人

  1.机关与村(社)、企业结对子。每个机关事业单位原则上要结对帮扶一个村(社)和一个企业。对联系的村要督促村级运转经费的落实、加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指导落实发展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有条件的村要重点培养致富带头人,引导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联系的社区要指导建立好各项规章制度、各类管理台账,创新管理方法、科学设置党组织,做到党员底子清、管得住、作用发挥好。对联系的企业要帮助解决在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融资难、销售难和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机关干部与贫困户、困难职工结对子。原则上,每名有帮扶能力的机关干部都要与1名以上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帮扶对象可从所在单位结对帮扶的村(社)或企业中选择确定,也可在其它范围确定。

  (六)群众测评机关的工作绩效

  1.测评具体内容。要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制定详细的考核测评办法,明确考核测评的内容、方法、程序。同时,要建立健全群众评议考核制度,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干部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标准,并把干部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创先争优活动考核重要内容。

  2.测评组织方式。全年,对县直各单位的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两次测评。测评注重广泛性、科学性、专业性与公平性,将大范围吸纳群众、企业项目业主、机关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参加。每次测评都要进行综合排名,测评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3.测评结果运用。在两轮综合测评中,排名靠前的予以表彰,得分排名均在倒数3名内的,责令单位

分享到: